北斗聚焦 | 华为畅享70X手机发布 北斗卫星图片消息首次下放;高德地图新增三大功能!直连北斗卫星无网求救
周
报
第二百零八期
2024/12/30-2025/01/05
★
★ ★ ★
★
NO.1
华为畅享 70X 手机发布:北斗卫星图片消息首次下放,1799 元起
IT之家 1 月 3 日消息,华为畅享 70X 手机今日正式发布,口号为“一键北斗,鸿蒙安全”,支持北斗卫星消息、5000 万 RYYB 暗光影像。
华为畅享 70X 定价 1799 元起,采用了星环设计,配有曲面屏,厚度 7.98mm,重量 189g。
华为还首次在畅享系列中下放了北斗卫星消息、北斗卫星图片消息,还有畅享 X 键可一键发送北斗消息。畅享 70X 还支持鸿蒙智慧通信,包括 AI 网络秒回、拥塞场景流畅上网、弱信号通话不卡顿、双卡双通。
来源:IT之家
★
★ ★ ★
★
NO.2
高德地图新增三大功能!直连北斗卫星无网求救
快科技12月29日消息,今年8月28日,高德地图卫星求救功能上线,在2025年到来前,高德地图宣布卫星求救新增三大功能,分别为北斗卫星短报文求救、位置同显和救援小结。
在无路网区域范围且无网络的情况下发起求救,本次升级新增北斗卫星(北斗短信)的卫星通信方式,使用中国移动运营商的用户可以通过北斗短信服务使用卫星求救功能。
如果手机使用中国移动手机卡,在卫星求救页面可以选择北斗卫星通信方式,直连北斗短信服务。
此外,在进入救援聊天室时,对于求救者来说,地图页面上会直观的显示你当前的位置、与救援队的距离以及位置的最后更新时间。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本次更新增加了显示求救者手机电量和网络信号区域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应急求救”功能只有在高德识别的无路网区域范围内才能发起,且需要高德地图升级到1500版本及以上。
来源:快科技
图源自高德地图
★
★ ★ ★
★
NO.3
国产化低轨商业卫星应用测试在港实现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与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垣信卫星合作,于1月1日在香港成功应用“千帆星座”的低轨卫星宽带接入,在鼓浪屿号邮轮上完成了国产化低轨商业卫星的网联通信测试,这也是“千帆星座”商业组网部署后的首次应用测试。
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的鼓浪屿号邮轮从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时完成了这一通信测试任务。通过低轨卫星连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网络云管理平台成功实现高速网联服务,为该邮轮未来实现邮轮网联信息智慧化发展筑牢根基。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介绍,在此次合作中,该公司的数字化终端设备与“千帆星座”地面商用终端成功对接,展现了国产设备在端到端海事应用中的出色能力,提升了国产大规模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商用价值。
来源:新华网
★
★ ★ ★
★
NO.4
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迈入“北斗三号”新时代
12月31日,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北斗三号”差分信号启用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三号差分信号正式启用,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自此迈入“北斗三号”新时代。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是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已在河南运行服务6年。为确保全省基准站能够全面接收北斗三号数据,省自然资源厅对全省246个基准站和省级数据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已具备对用户提供高精度、稳定可靠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记者获悉,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坐标框架采用最新基准站坐标成果,与国家基准相统一,可有效发挥现代测绘基准三维、动态、高精度优势。同时,卫星锁定速度更快,可提供全天候24小时北斗服务,性能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有关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景志刚表示,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步入新时代后,可全方位为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亚米级差分数据服务和静态毫米级差分解算服务,进一步拓展北斗应用场景,加快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森林防火、交通、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
“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北斗三号差分信号的正式启用是推动河南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景志刚说,作为河南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可为数字河南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保障,对于保障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以及促进北斗产业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大河网
作者:何心悦
★
★ ★ ★
★
NO.5
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 “重庆造”商业卫星实现新突破
“天目一号”掩星气象探测星座效果图。重庆日报资料图(西永微电园供图)
2024年12月3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下称西永微电园)发布消息称,园区企业航天天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航天天目)研制的“天目一号”星座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首次有商业小卫星数据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
据了解,在2024年12月30日全面接入我国自主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后,目前“天目一号”星座每日向中国气象局提供约3万条掩星廓线产品,有效补充了风云气象卫星在掩星探测方面的时空分辨率,为我国精准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天目一号星座数据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意味着商业小卫星正式为我国气象预报贡献力量,通过发挥商业小卫星灵活性强、可定制、分布组网的优势,可以与国家风云气象大卫星协同观测,更好满足气象业务需要。”航天天目董事长郭晓宇说。
他还表示,结合中国气象局的统筹规划,天目星座还将在下一代气象卫星新技术验证、科学性验证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星座组网,不断提升气象探测数据的时空分辨率,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气象局“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战略贡献力量。
目前,“天目一号”气象星座每日可提供约3万条大气廓线数据,实现空间分辨率300KMX300KM、时间分辨率6小时尺度下的全球均匀大气海洋遥感数据立体化探测能力,为气象、台风预报等提供基本业务支持。
来源:重庆日报
西永微电园供图
★
★ ★ ★
★
NO.6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跨入北斗探空时代
1月1日,在锡林浩特高空基准站,工作人员施放探空气球。拍摄:李艳
1月1日7时15分,一颗携带北斗卫星导航探空仪的气球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高空观测站顺利升空。半个小时后,第一组探空数据上传至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供国内各类气象业务使用。这标志着锡林浩特高空观测站在经过L波段探空和北斗探空新旧业务模式平行比对后,正式开始北斗探空业务运行,获取当地长期、连续、稳定的垂直大气数据。
“这是北斗探空业务数据首次应用于高空基准气候观测。”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副主任郭启云介绍。
作为亚洲中北部唯一、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全球高空基准气候观测站,锡林浩特高空观测站处于我国北方草原生态脆弱区和冷空气过境路径上,是研究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典型气候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关键节点。
“在这里开展高空基准气候观测,可以为气象卫星等遥感观测方式提供真实性检验,并为全球垂直观测网络和网格预报资料质量提供约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网处处长康利介绍。
随着更加精准的北斗探空数据应用于高空基准气候观测,将有效提升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能力和风云气象卫星遥感观测能力,提高数值预报质量,并作为“样板”为国内其他探空站和垂直观测站观测提供参照和技术规范。
来源:中国气象局
作者:史光浩 罗皓文 蔺汝罡 李艳
拍摄:李艳
★
★ ★ ★
★
NO.7
超远程手术用上亚太6D通信卫星丨全球首例卫星通信超远程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
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刘荣教授基于亚太6D通信卫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基于卫星通信链路的超远程手术。
手术中,医生和患者分处拉萨和北京,利用通信卫星,刘荣教授远程操作数千公里之外的手术机器人,对患者实施肝癌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使用的亚太6D通信卫星部署于地球静止轨道,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设计组网和运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于2020年7月发射入轨。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具有覆盖稳定、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单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1/3的区域。卫星距离地球达36000公里,基于卫星通信进行远程手术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降低卫星通信系统传输时延。
为此,由刘荣教授牵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共同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攻克通信链路优化、数据分类QoS控制和流量控制难题,实现卫星通信链路时延逼近物理极限,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大时延条件下手术方案,实现了天地一体跨时空超远程手术。
卫星通信技术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不受地质灾害影响,不受地理时空限制,覆盖更广、可用性更高、部署速度更快,优势显著,不仅适用于紧急救援和临时性需求,还将在太空探索领域提供医疗支持新视角。同时,这也将使远程手术真正迈过全面常态化、商业化临床的门槛并实现全球范围全地域、全天候无缝覆盖。
来源:亚太星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