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高德世界地图上线;中国气象局首次开展北斗导航平漂台风探测;联发科首款采用台积电3nm工艺的天玑旗舰芯片开发顺利
周 报 第一百四十五期 2023/09/04-2023/09/10
★ ★ ★ ★ ★ NO.1 高德世界地图上线 应用北斗提供境外路线规划与导航 在近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全球行”国际段出发仪式上,高德地图宣布了旗下“世界地图”产品正式上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能力,实现境外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还可以基于行程定位记录,点亮用户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城市,其中境外导航服务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德世界地图的上线,离不开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能力。据悉,在北斗系统赋能的高德世界地图上,已可实现境外路线规划与导航服务。如同在国内一样,用户只需要设定好起点和终点,就可以在APP上得到完整合理的驾车或步行路线规划方案,提前预估到达时间和距离,选择后即可一键导航前往。基于行程定位记录,高德世界地图还支持用户在APP上点亮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城市,保存沉淀于高德账号中,方便日后随时翻阅查看。 此外当用户身处某些地区,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时,还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周边的生活服务,包括餐饮、景点、酒店、购物中心等,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风情。 “作为一家技术为本的科技企业,过去二十多年高德专注于在国内‘做好一张活地图’,如今我们要走出国门,升级成为‘一张中国人的世界地图’。”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表示,中国科技出海是一个大命题。伴随中国经济和产业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开始了全球化思考或布局,且有企业已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时至今日,我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有技术,有实力,当前更需要的是一种‘此时此刻,非我莫属’的勇气。”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奇茹 图源自高德地图微信公众号
★ ★ ★ ★ ★ NO.2 中国移动联合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 近日,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本次测试验证采用3GPP R17 NR-NTN国际标准,成功验证了NR-NTN透明转发和星上再生两种基本组网模式下的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的技术可行性,实现了端到端全链路贯通及数据传输验证。 受限于国内手机直连频段的低轨卫星外场资源空缺,本次实验室测试使用银河航天“小蜘蛛”低轨宽带试验星座真实星历数据,模拟了500KM轨道高度卫星真实运行轨迹,搭建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的用户链路,及卫星到NTN基站的馈电链路的端到端测试环境,仿真整个通信过程中面临的大尺度空间中高动态、大时延、强衰减传输环境。采用S波段用户链路与Q/V频段馈电链路的全链路配置,基于3GPP R17 NR-NTN构建了透明转发和星上处理两种基本组网模式,成功实现了终端和基站根据卫星轨迹分段分链路进行多普勒超大频偏补偿及高动态环境下时序同步调整,完成模拟终端、信道模拟仪、基站、核心网和业务服务器的端到端链路贯通。实测透明转发模式下5MHz带宽下用户下载速率可达5.1Mbps,最大环回时延15ms,用户及馈电全链路补偿最大多普勒频偏1.03MHz,性能基本符合预期,相比于此前IoT-NTN仅支持双向语音对讲、短信等窄带业务能力,NR-NTN可为大众手机及行业终端用户提供手机卫星宽带业务。 中国移动于2022月8月和2023年6月分别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5G IoT-NTN技术外场验证以及我国首款5G IoT-NTN手机终端直连卫星实验室验证,能够支持双向语音对讲和文字消息,全面提升了高轨手机直连卫星落地能力,并推进了5G窄带NTN具备预商用能力。NR-NTN作为手机直连宽带卫星技术体制,是未来空天地融合演进方向。本实验室测试方案成功验证了3GPP R17 NR-NTN技术落地能力,为地面网络延伸覆盖至全球全域立体空间打造坚实的技术基石,对进一步推进卫星与地面网络产业链深度融合、星地协同一体技术研究、加速构建满足大众、行业、应急等各类连接泛在、场景泛在的天地一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面向更多泛在业务场景开展技术验证,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室与在轨测试环境,建设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积厚成势,铸造“国之重器”。 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 ★ ★ ★ ★ NO.3 中国气象局首次开展北斗导航平漂台风探测 9月2日20时北斗导航探空平漂轨迹 9月2日3时30分,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在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沿海登陆。8月31日,在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下,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联合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应用北斗导航平漂探空技术监测台风“苏拉”。这是气象部门自今年7月启动从L波段雷达探空向北斗导航探空系统升级换代工作以来,首次开展北斗导航平漂探空,实现台风观测预报互动,有效提高“苏拉”监测预报精度。 8月31日19时,广东清远、河源、汕头、阳江等4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开展北斗导航平漂探空加密观测,并成功获取“上升-平漂-下降”三阶段的温度、气压、湿度、风等观测要素。 “此次北斗导航平漂探空加密观测的资料,在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同化应用中效果显著。”数值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张林表示,借助同化数据,数值预报显示,“苏拉”路径更偏北、强度更强,路径预报趋于登陆,近海风雨影响更为显著。 截至9月2日19时,清远、河源、汕头、阳江等4个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共施放北斗导航平漂探空气球24次,获取48组上升和下降段垂直廓线数据、24组平漂数据,单站空间覆盖延伸100公里至400公里左右,在原有L波段探空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垂直观测资料,探空加密的观测效果得以充分显现。 从2017年起,探测中心牵头研发北斗导航探空系统,利用“子母套球法”将以往的1次施放获取1次上升段数据,升级为1次施放获取“上升-平漂-下降”三阶段数据。 自2022年8月起,中国气象局开始组织开展广东北斗导航探空系统组网观测示范业务化试运行,实现业务探空资料加密,有效监测灾害性天气系统演变、对流条件以及台风结构。在试运行期间,数值预报中心同化北斗导航探空观测数据后,2022年第9号台风“马鞍”路径预报中心最低气压误差减小1%,最大风速误差减小5.2%。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作者:刘倩 刘蕊 安涛
★ ★ ★ ★ ★ NO.4 工信部、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引领、赋能作用,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2024年,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吉瓦,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落实《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增强北斗产业供给能力,打造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应用示范场景,提高北斗应用普及率,推动北斗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工信微报
★ ★ ★ ★ ★ NO.5 “5G+北斗”精准导航系统赋能 解放碑地下环道实现车道级导航 图片源自中国新闻网视频 9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打探到,中国移动带来的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让导航在地下道路或复杂道路不“迷路”。 据介绍,在高精度定位方面,中国移动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地面基准站网。而全新落地重庆的立体高精度定位项目,基于“5G+北斗”精准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动态3厘米—5厘米、静态精度5毫米—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服务。由此,能有效解决“桥都”立交桥纵横交错,道路变化多、车道多、隧道多带来的出行导航难题。 以重庆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为例,该环道部分路段自2017年3月投用后,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覆盖导航卫星信号,导致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进入环道后迷路。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上海研究院等单位,开发出了“5G+北斗”精准导航系统,并率先运用到解放碑地下环道中,填补了国内地下环道(隧道)无卫星导航的技术空白。目前,解放碑地下环道已实现了车道级导航,即便是司机第一次开车经过这里,也不会迷路。 所谓车道级导航,就是当汽车行驶在多车道路段时,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判断出车辆所在车道前方的具体情况(如红绿灯信息、是否堵车等),进而智能推荐最优车道,引导司机提前并线。同时,还可根据前方车辆汇入、道路变窄、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向司机进行危险示警。有了车道级导航,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省时、安全。 据悉,“5G+北斗”精准导航系统除了可应用在地下环道外,还可应用在隧道及立交桥等复杂道路环境。 来源:重庆日报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视频
★ ★ ★ ★ ★ NO.6 中建一局:依托北斗系统破解建筑施工精度难题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2日-7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携一大批新科技亮相首钢园区建筑服务专题展区。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北斗系统也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路上阔步前进。中建一局将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与北斗系统的升级迭代紧密融合,本次服贸会上,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第三代)和行业首创超长距离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等六款基于北斗系统的新产品和一款建筑变形监测雷达惊艳亮相。 早在2016年,中建一局就将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CSCEC-HC-5及高精度算法应用在世界最高办公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这是北斗首次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实现了600米超高层建筑平面2毫米/高程4毫米的测控精度。此次,中建一局不仅带来了更具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的3.0版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还带了自主研发的超长距离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接收机内嵌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超长基线受电离层、对流层等大气误差和多路径影响严重的问题,实现多种复杂条件下的精准定位。 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图源自CCTV-4《中国新闻》栏目报道
★ ★ ★ ★ ★ NO.7 联发科首款采用台积电3nm工艺的天玑旗舰芯片开发顺利 MediaTek 与台积公司近日共同宣布,MediaTek 首款采用台积公司 3 纳米制程生产的天玑旗舰芯片开发进度十分顺利,日前已成功流片,预计将在明年量产。 台积公司的 3 纳米制程技术不仅为高性能计算和移动应用提供完整的平台支持,还拥有更强化的性能、功耗以及良率。相较于 5 纳米制程,台积公司 3 纳米制程技术的逻辑密度增加约 60%,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 18%,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 32%。 MediaTek 一直基于业界领先的制程工艺打造 Dimensity 天玑旗舰芯片,满足用户在移动计算、高速连接、人工智能、多媒体娱乐等领域不断升级的体验需求,赋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等各类设备。MediaTek 首款采用台积公司 3 纳米制程的天玑旗舰芯片将于 2024 年下半年上市,为新世代终端设备注入强大实力,引领用户体验迈向新篇章。 来源:联发科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