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首届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行;广汕高铁全线实现移动5G全覆盖;风云卫星无人机自动定标系统正式交付

来源:今日北斗   9月前   

第一百四十八期

2023/09/25-2023/09/28


★ ★ ★

NO.1

首届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行

图片


9月22日,首届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在无锡成功举行。会议现场,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上海交通大学(无锡)数字经济产业技术高等研究中心(院)宣布正式共建,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联盟正式启动。

当天,现场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首批某通导遥一体化项目、涉及卫星制造与应用、北斗空间信息领域相关的22个项目签约入驻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区;梁溪科技城会同北斗西虹桥基地,联合一批龙头企业,签约共建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应用场景;梁溪区、梁溪科技城围绕“金融+产业”“基金+项目”,与金沙江联合资本、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签订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战略合作。

现场,还发布了《梁溪科技城推进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行了梁溪区、梁溪科技城产业发展顾问聘任仪式。与会院士专家还带来了信息技术、航空卫星、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满满干货让与会者收获颇丰。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 ★ ★

NO.2

广汕高铁全线实现移动5G全覆盖

图片

在广汕高铁候车室,移动5G下载速率达1Gbps。广东移动 供图


备受期待的广汕高铁于9月26日正式开通。记者了解到,广东移动新建开通站点528个,实现了移动广汕高铁5G全线覆盖。在广汕高铁车厢内,5G速率实测可达350Mbps,广大旅客在急速驰骋的列车中也可获得“爽快”的上网体验。

为保障广汕高铁移动网络覆盖,广东移动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高铁专网建设。高架桥距离长、隧道环境复杂、沿线地形崎岖……广东移动攻坚克难,克服隧道施工期短、轨道沿线基站选址难、传输线路施工困难多、车站覆盖施工“红线”范围大等难点,创新运用高增益特性天线延伸信号覆盖距离。其中,广汕高铁隧道里程达72公里,存在通信施工期短、交叉工序复杂、工艺质量需求高等挑战,移动专业团队不畏艰险持续冲锋,圆满完成该隧道内无线网络覆盖,让高铁乘客在隧道内与外界依然保持顺畅联系。

此外,针对高速移动场景经常出现的覆盖难题,广东移动创新运用高铁超级小区合并、信道自适应估计校正、高增益特性天线延伸等综合技术方案开展共建,同时研究采用高铁专网组网结构,大幅减少列车高速行驶中网络频繁切换带来的信号不稳定、上网通话不流畅现象。

“广汕高铁全段沿线每隔大约450米,就有一个广东移动设立的发射点,同时向高铁轨行区发射4G/5G信号,保障高铁乘客在车厢里也可轻松移动办公、观看高清视频。”广东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高铁骨干网的沿线网络覆盖,继续优化全民出行网络体验,助推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力量。


来源:中新网

作者 郭军 黎颖欣

广东移动 供图


★ ★ ★

NO.3

风云卫星无人机自动定标系统正式交付 实现卫星自动定标首飞

图片

9月23日,风云卫星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定标检验系统在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敦煌场实现星地同步自动定标试验首飞。张伊雯 摄影


9月23日10时20分,在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敦煌场区,无人机接受指令,腾空起飞,抵达任务区域上空,执行星地同步观测试验,并完成数据回传和自动处理,至此,风云卫星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定标检验系统(以下简称“无人机自动定标系统”)完成星地同步自动定标试验首飞,实现对卫星遥感器的辐射定标精度检验。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我国卫星星地同步定标业务进入新阶段。

此次试飞的无人机自动定标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牵头自主设计研发。无人机搭载了高精度地物光谱仪并应用RTK高精度定位技术,可自动实现全流程辐射定标作业,包括无人机航线规划、卫星轨道预报、气象条件判断及无人机自动起飞、观测、返航、降落、充电、数据回传、数据处理与结果展示。相比传统人工观测,无人机自动定标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观测灵活性强,观测效率高,可满足星地同步定标与真实性检验业务随时随地开展的需要。试验后期还将开展为期6个月的业务试运行,随后将正式启动无人机自动定标探测业务。

“未来,通过无人机开展的星地同步试验场景将越来越多,我们将通过此次试运行全面打通业务环节,推动业务运行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跃迁。同时,发挥国省遥感技术和人才优势,共促风云卫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表示。

9月中旬以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启动2023年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暨风云三号03批大型试验外场试验,在甘肃敦煌、内蒙古锡林浩特两地国省联合开展风云卫星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校验,已取得系列成果,将助力提升风云卫星数据质量控制与高质量应用。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张娟 陈林

图 张伊雯 摄影


★ ★ ★

NO.4

河南运营服务平台为北斗产业“3.0”赋能

图片


定位精度提升至5米、授时精度达到10纳秒、可单次传输1000个汉字,实现了全球短报文……这些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0”实现的重大升级。河南的运营服务平台建设率先跟进,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北斗三号民用服务能力认定评审。

9月23日,省委军民融合办在郑州组织召开“北斗三号运营平台民用服务能力认定评审会”。来自北京卫星导航中心专家和国内北斗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成员,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北斗”)承担的“北斗三号运营服务平台”项目,历时一年半在国内率先完成建设,该项目基于北斗三号的数据接口要求,完成了北斗三号平台的技术研发、功能验证、性能测试等工作。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北斗三号运营服务平台的建设,经测试各项指标满足建设要求,并已在水文数据监测上报、水库安全监测预警预报等领域得到应用,服务稳定可靠。

“如果说北斗一号系统解决了有无问题,北斗二号系统开始赶超国外,那么北斗三号系统则在功能上实现了对国外同类系统的超越。”河南北斗总经理白金发介绍,北斗三号运营服务平台构建了“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生产、软件研发、运营服务、时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北斗应用技术体系,解决了不同通道数据融合一致的问题,实现了监测数据全天时可靠传输。

这些创新功能,应用于省级公众防灾避险服务平台,可更及时指导公众做好防灾避灾;应用于河南北斗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可对货运、“两客一危”、市政、渣土、公务等车辆进行更有效的安全监控;应用于金水区小型环卫车辆监管系统,可实现车辆自动管理和杜绝生活垃圾“私拉乱运”……目前,平台已在交通、水利、公安、农业等10多个行业开展了规模化应用。

“北斗三号运营服务平台的建设包含了平台升级、终端升级和应用系统升级,现已具备向全行业提供北斗三号运营平台民用综合服务的能力。”白金发告诉记者,所有升级都需要进行深度的行业应用场景实践,并形成各种各样的应用模块,才能真正发挥北斗三号升级的作用。

与会专家表示,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提出“推动卫星产业深度应用”,积极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规模化升级。北斗三号运营平台的建成,将成为我省北斗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有力推动产业整合和产业赋能,为河南建设北斗强省提供坚实的基础平台。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尹江勇


★ ★ ★

NO.5

粤职教专家教授联手制订“北斗+”智慧物流系列地方标准

图片


9月22日至23日,一场围绕“北斗+智慧物流系列地方标准”宣贯而举行的系列活动在广州空港电商国际产业园进行,来自国内、东南亚和非洲的政校行企专家教授、高层管理者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北斗+”智慧物流定位跟踪教学实训平台技术设计规范》《“北斗+”智慧物流集装箱管理教学实训平台技术设计规范》《“北斗+”智慧物流冷链运输教学实训平台技术设计规范》 的3项地方标准(2022第5号),由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教授缪兴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别文群等17名专家、教授为三项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会议现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教授缪兴锋作《共话新标准、共建新赛道、共筑新未来——“北斗+”标准开拓产教融合与数智赋能人才培养新途径》专题报告。他提出,三项标准适用于大中专院校“北斗+”智慧物流定位跟踪、集装箱管理、冷链运输教学实训场所及平台建设,标准已经是科技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资源,也将成为促进产教融合示范性园区和实践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智力资源。

北斗系统是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自强自立的国之重器,在众多行业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校长张晓燕告诉记者,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去年启动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了涵盖“北斗+”数字供应链实验室等载体为基础的数字商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能满足数字商业领域的实践教学、项目运营和社会服务等多元化产教深度融合需求,已成为全国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先行者。学校将依托三项地方标准,加快“北斗+”智慧物流领域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助力传统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议同时宣告成立广东省“北斗”+智慧物流与电商数字标准化联盟、中—非合作“北斗+”国际航空物流电商数字标准研究中心、中—非合作“北斗+”商业人才数字素养培训与评价认证中心,标准化联盟发起单位代表、个人、非洲粤商总会代表、非洲企业在穗企业代表等参加成立仪式。

会上,广东省“北斗+”智慧物流与电商数字标准化联盟领导还为标准化联盟发起成员单位授牌和颁发证书、给“北斗+”标准应用宣贯建设示范学校、应用宣贯建设示范单位授牌。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许锋

学校供图


★ ★ ★

NO.6

聊城建设全省首个“电力+北斗”智慧工地

图片


一块大屏就能总览施工现场全貌,一部手机就能掌握施工现场动态,一张“网”就能集成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物资以及BIM管理……9月21日,走进由国网聊城供电公司承建的长顺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现场,科技感扑面而来。项目负责人于乐征介绍,长顺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是山东省电力系统首个依托北斗技术打造的数字化智慧工地。

点开平台操控系统,大屏上显示了建设现场的三维图像和作业人员的实时位置,点击人员图标即可查看其身体健康状况、作业内容、进出场记录、实时工作情况等。该项目依托电力北斗基准站网络,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搭建智慧工地管控平台,将各类“北斗定位智能终端”作为现场作业安全管控“触角”,重点对基建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物资进行全方位监管。平台可对作业现场的视频图像信息、终端传感信息、北斗高精度定位数据等进行统一汇聚分析,并以数字孪生技术绘制施工现场图像,动态展示所有施工现场人员、车辆、机具、物资等信息,智能识别现场工作内容并模拟展示。

基于北斗定位、无人机建模、视频监控等技术,聊城供电公司打造了基建现场施工“一张图”,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管控,通过实时同步的手机App终端关注预警信息,辅助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智慧工地通过智慧化门禁、封闭化卡控管理系统、可视化防外破管理系统、吊车吊臂安全距离实时监测系统、扬尘在线监控系统、智能喷淋、VR安全教育、北斗定位标签物资管理系统等多项智慧工地模块的联动使用,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环保、物资等关键分项的智慧管理。近期,项目还新增了AI违章行为智能识别模块的使用,可以对施工人员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管,让施工更安全、更高效。

借助数字化力量保障安全、进度的同时,该公司还紧盯施工关键工序和重大风险作业,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发动党员带头查隐患、反违章,充分发挥党员“保安全”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电网基建领域安全零事故。未来,聊城供电公司将进一步把智慧技术、智慧设备应用等智慧化管理系统运用到现场实际管理中,让建筑工地更加“耳聪目明”。


来源:聊城日报

记者 苑莘 通讯员 赵寰 王玉斌


★ ★ ★

NO.7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田间忙 库尔勒冬小麦种出“科技范儿”

图片


眼下,正值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期,在库尔勒市各乡镇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安装了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神器”,为农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路径,既减轻了机手的劳动强度,又加快了冬小麦播种进度,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在哈拉玉宫乡下多尕村妮亚孜·提力瓦地的地里,一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小麦播种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匀速前进,播种、滴灌带铺设等作业一气呵成。

“我去年种植了60亩冬小麦收成还不错,今年计划播种200多亩,目前已种完40亩。今年我们用的北斗导航,播行端直,播种质量高。种植冬小麦有很多好政策,一亩地有220元补贴,我要把小麦种好、管好,期待明年有个好收成。”妮亚孜·提力瓦地说。

近年来,库尔勒市大力推广新型智能机具,帮助农民抢抓农时,保质保量完成小麦播种。智能农机采用智能电控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农机,成本更低、环保无污染,既节约了土地,也节省了种子。同时,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播种,为实现冬小麦一播全苗提供技术支持。

“库尔勒冬麦主要采用小麦半精量播种机,优点是种肥分施,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另外我们用卫星导航播种,它的好处是播行直,下种匀,质量高,还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库尔勒冬小麦播种工作正有序进行,今年计划种植1.3万余亩冬小麦,预计10月中旬完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曹亨炜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岳思莹 冯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