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我国科学家:全月面导航需21颗卫星;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成功投入运营

来源:今日北斗   3月前   

第一百八十五期

2024/7/15-2024/7/21


★ ★ ★

NO.1

北斗"绕月版"?我国科学家提出设计方案:全月面导航需21颗卫星

论文截图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7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提出了一项设计方案,拟建立一个类似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能够服务于全月面的通信导航星座。

报道援引6月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上发表的论文《近月空间星座轨道设计方法》介绍了这一研究进展,该文作者为来自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陈诗雨、倪彦硕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八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彭兢。

中国研究团队综合考虑了中继通信、月面导航、星座建设及维护成本三个方面的各项指标,提出了由21颗卫星组成的近月空间导航星座设想方案,旨在采用可持续和成本效益好的方式,为人类在月球长期、高密度的探测活动提供长时间的高精度导航。

《南华早报》提到,虽然该论文没有给出具体建设时间表,但中国探月工程的初步方案和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已经公布: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在2035年前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国际月球科研站,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严珊珊


★ ★ ★

NO.2

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成功投入运营


7月15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在香港圆满通过了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标志着亚太6E通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亚太6E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卫星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约30Gbps,在轨寿命15年。亚太6E通信卫星成功投入运营,无论是对于实现卫星平台高承载、低成本,提升我国通信卫星平台国际竞争力,还是对于实现卫星全自主轨道提升和长期在轨自主工作,提升我国卫星平台智能自主水平,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亚太6E通信卫星项目是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的第13个通信卫星在轨交付项目,由香港亚太星联卫星有限公司运营并委托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测控管理。亚太6E通信卫星聚焦东南亚市场,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抵达同步轨道后,亚太6E通信卫星在轨测试工作顺利开展,7月9日完成第一阶段在轨测试工作后重新定点于东经134度工作轨位,与亚太6C/亚太6D三星共位运行。7月15日完成在轨测试大纲规定的全部测试项目,亚太6E通信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正常,性能良好,与地面测试结果相符,满足合同指标和在轨使用要求,平台配置的霍尔/离子两套四台电推进系统均满足位保使用要求。


来源: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微信公众号


★ ★ ★

NO.3

谁来当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安全守护神”?“成都造”科技成果亮相


7月18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岷山综合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研究院主办,成都中科比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中国国际北斗规模化应用展览会卫星导航防欺骗专题会议在成都高新区举办,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及业内企业齐聚,围绕卫星导航防欺骗为主题的可信导航产业环境、应用需求、技术方向以及成果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分享。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如果北斗应用出现安全问题,将导致各行业基础设施出现故障抑或停摆,进而造成广泛且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社会效应。

中科比智董事长、总经理陈清刚表示,通过专家们对可信导航的痛点以及防欺骗技术的研讨与交流,将便于业内制造商以及用户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工作。

《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力争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卫星产业集群,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为推动成都高新区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也正式印发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建圈强链的若干政策(试行)》,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PNT体系方兴未艾,可信PNT专业领域也在探索中发展,产业很多概念和专业范畴都在快速成长。”陈清刚表示,他非常看好成都发展北斗产业的前景,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行业专家、用户以及同行继续携手共进,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李静


★ ★ ★

NO.4

2025年河南省交通运输执法车船将完成北斗替代


7月12日,全省交通运输科技执法现场观摩会在洛阳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持续发力推进河南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化建设,助推执法工作更加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强化执法规范,提升执法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看,我们现在使用的‘鹰眼’指挥系统,可对目标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目标车辆一旦经过监控卡点,指挥平台即可提前2分钟预警到执法人员手持终端(推送实时车辆照片、车型、颜色、车牌号),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执法。”洛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正在向记者演示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日常工作流程。据统计,自该系统建成后,洛阳市高铁站、火车站区域非法营运车辆下降95%以上。

运用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各类数据资源,组织专人研究分析违法违规车辆通行特点和轨迹,科学安排布控方式,提升执法人员调查取证能力,有效指挥、精准查处非法违规营运车辆,提高平台布控查处效能。加强智能化执法装备配备使用,加快推进执法车船北斗替代,确保2024年底前完成北斗替代及单北斗应用的执法车船不低于总数的40%、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加快智能执法装备配备更新,积极探索无人机、移动5G布控球等科技装备在执法中的应用,辅助执法人员精准查、全域查、移动查,助力交通执法更智慧、更精细、更高效。

会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江表示:“下一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以执法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执法工作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深入开展大件运输集中整治,持续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下大力抓好治超交通强国试点工作,着力推动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切实加大重点时段执法力度,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提供坚强执法保障!”


来源:都市快报

大象新闻记者 曹爱文 王向锋


★ ★ ★

NO.5

AI识别、卫星监测……城市防汛,绵阳“智”有一套


7月9日上午,绵阳市住建委数字城管中心大厅里,十多名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而电脑的另一端,是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1619组摄像头,它们就像防汛指挥调度的“千里眼”,让城市防汛变得“耳聪目明”。

据介绍,这套处置系统还配了一位助手,一辆搭载360°智能视频摄像头和车载智能系统的AI视频智能采集车,它能自动识别街道积水、树木倒伏等情况,并将信息传回数字城管中心。

据介绍,智慧井盖自带三件“法宝”,分别是:一个水平陀螺仪,能敏锐捕捉井盖是否倾覆侧位;一个水浸传感器,下大雨井下积水漫到一定高度,就会触发报警感应装置;一个感光透镜装置,井盖如有损坏,能马上感应到光照,反馈数据。

“绵阳城区北斗桥梁监测预警平台在汛期扮演着重要作用。”绵阳市市政设施维护中心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已将城区23座市政车行桥梁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卫星监测,链接物联设备,实时监测位移、振动、挠度、裂缝等,系统还会发出预警提示。通过回传数据和监控画面,桥梁管理者可对水位上涨可能对桥梁产生的安全隐患作出科学预判和处置决策。

近年来,绵阳在城市防汛中加大科技手段运用,探索构建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加快对街道、社区、桥梁、地下停车区等不同城市单元运行状态下的实时感知与响应。除了上述智慧功能,还有城市照明远程控制断电处置、地下智慧停车场预警功能等,通过探索“科技+人工”一体化运行,让城市更智慧、更安全。


来源:绵阳日报社

涪江观察记者 兰建春 唐韬 文/图


★ ★ ★

NO.6

“北斗”导航智能机器人巡检——“北斗+5G”系统首次在国内LNG接收站建成投用


7月17日,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使用“北斗+5G”系统的智能机器人正在巡检。

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是目前我省唯一投运的LNG接收站,近日,其“北斗+5G”系统完成搭建、调试和试用工作,标志着国内LNG接收站首次实现“北斗+5G”技术的应用实践,较国外同类产品定位精准度提高1.43倍、传输效率提升超3倍。

该系统可实现高效精准传输,“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大幅度减小智能机器人定位误差,青岛LNG接收站无人巡检点现目前已增至70余处、激光云平台设置38处,可将巡检过程动态视频、监测数据同步传输至中心控制室,确保设备设施平稳高效运行。


来源: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王剑琨 尹悦


★ ★ ★

NO.7

汤阴县检察院运用遥感和勘验技术助力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近日,汤阴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现场勘验等技术,发现涉及耕地保护的监督线索,多维度固定证据,助力一起公益诉讼案件。

汤阴县检察院在开展监督活动中发现疑似占用耕地的线索,技术人员积极主动介入案件的调查工作,技术人员首先通过行政机关调取汤阴县的卫星遥感影像,仔细查看现在的卫星地图与以前的卫星地图,发现疑似耕地被占用的具体位置,进而为前往现场规划路线。随后,技术人员跟随公益诉讼部门前往实地调查,检察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了实地勘验,通过比对卫星遥感影像,发现汤阴县某农村专业合作社未经批准在汤阴县某村南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养殖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养殖场对部分地面进行硬化,使基本农田丧失耕种条件,破坏了耕地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该院依托检察官主导、技术协同、全面支撑的“公益诉讼+检察技术”办案新机制,精准分析研判案情,为公益诉讼案件的顺利办理打下了坚实的证据基础,目前,案件正在依法办理中。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贾利超 通讯员 张银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