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张荣久会长:地理信息助力智能居家养老

来源:国家测绘地信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张荣久   2017-01-05 16:17   

作者为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张荣久会长


  “智能居家养老”是“地理信息+”、“北斗+”、“互联网+”三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30%。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这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9073”养老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要使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逐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居家养老实施体系,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人口的日常生活、医疗、关爱、救助等社会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用O2O的居家养老模式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


  这里把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居家养老模式称为智能居家养老。在服务业中,O2O本质就是给传统服务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服务变得更加到位、更加方便、更加高效。


  供需信息不对称是传统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淘宝网”、“京东”等电商平台和“滴滴打车”、“神州专车”等打车应用软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零售业和出租车业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我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体系。网购、快递、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紧急救护等社会化服务市场基本形成。但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供需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十分突出。比如,为老人提供商品的商家找不到对商品有需要的老人,老人找不到信得过的商家,找不到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的公司找不到需要服务的老人,老人找不到可靠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政服务人员;老人子女想随时了解老人健康情况、出行情况,不能及时准确获得此类信息;紧急突发事件中,老人、家属、医疗机构之间沟通脱节等。


  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中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O2O线上居家养老信息服务,打破老人、家属、社区、医疗机构、电商、家政服务人员等方方面面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业信息更灵、响应更迅速、监管更到位、服务更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老人们的满意度。


  三、智能居家养老模式


  智能居家养老线上信息服务系统由平台和终端两部分组成,终端又分为老人终端和手机“老人服务应用软件(APP)”。


  养老服务平台由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商负责运行。平台集中管理所有注册的老人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信息和服务人员信息,以及服务请求、服务过程、服务结果、服务费用支付、服务评价等信息。平台记录每一个被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住址、健康状况、家属信息等基本信息;以及每一个服务提供商以及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如认证过的老年商品提供商、实体店(如果有)名称和地址、商品种类、联系方式等,又如上门服务人员的工号、姓名、性别、联络方式,从业年限,可提供的服务种类等。


  除了基本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是接收老人的服务请求并迅速予以响应。所谓响应就是在注册服务提供者中找到合适的服务人员或服务提供商家,建立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信息关联(将需求者与合适的提供者配对),跟踪服务过程,协调进一步的需求和新服务提供者的配对。通过线上信息服务,指挥线下的实际服务,满足老人的服务请求。


121000jss7hqmz62n87aam.jpg


  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拿着手持终端的老人。手持终端外形各有不同,有的是简单手机,有的是多功能手表。不管外形如何,老人手持终端功能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向平台发送位置信息、呼叫服务中心、紧急呼叫(SOS)、联系家属,另外还有身体生理特征监测、例行事件定时提醒、服务评价等其他附加功能。向平台发送位置信息是一项默认自动功能,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终端会向平台发送老人的位置信息;呼叫服务中心,一般是提出服务请求,如送餐、购物、洗衣等;紧急呼叫,是当遇到意外事件求助的紧急呼叫,如老人滑倒、走失、身体不适等;联系家属,是指事先存入的几个常用联系电话号码,实现一键呼叫,简化老人记忆电话号码的麻烦。


20160217041809_52157.png


  老人的儿女或其他亲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居家养老”APP或者用计算机登录“居家养老”网站,可以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当前位置、最近请求的服务,老人账户余额等信息。也进行给老人账户充值等操作。


  这里要特别描述一下SOS服务。当老人按下手持终端的SOS键,平台优先响应。首先询问情况,根据情况可以派最近社区人员前往协助,或代叫救护车,或通知签约医院,或提供其他协调服务,进行一场紧急救援。如果老人不能回答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询问,也会按照老人的所在位置,派人赶过去查看情况,提供服务。


  有些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也为服务人员配备专用终端或在他们的手机安装上门服务的APP应用。平台能监控服务人员的位置、服务时间等,便于调度、管理。


  四、“地理信息+居家养老”与“北斗+居家养老”


  有了地理信息、北斗位置、互联网的加入,居家养老便能够依赖测绘地理信息强大的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真正实现智能化居家养老。


  有人说,世界上80%的信息都与位置有关,居家养老服务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相关。老人家庭的位置、老人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最重要的信息。这些是老人的家属、家政服务人员(当老人发出上门服务请求,具有资格的家政服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位置判断是否能提供及时的上门服务,决定是否抢这个活)、签约的送货上门的电商、签约的送餐上门的供应商以及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都关心的信息(比如老人脉搏突然加速的报警,有可能不是意外情况的发生,有可能只是老人在社区体育设施区域锻炼身体等)。服务人员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当有服务请求时,服务平台可以根据服务人员的位置,派当前最近的人员提供最快捷的服务。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人员、医务人员、救护车等位置显得十分重要,平台调度要调动最近的资源前往老人身边提供紧急救援。


62817163_15 (1).jpg


  当前,因受地图和卫星精度的限制,居家养老服务所能提供的平面位置精度在10米至40米之间,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很多老人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不能提供精确的三维位置和室内位置信息,严重制约了居家养老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这是线上服务的一块短板,也是给地理信息服务商、位置服务提供商提出的一个课题。加快商用高精度三维地图的研发;加快北斗地基增强、天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统一室内导航的标准,降低室内导航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手机室内导航功能等课题都摆在了测绘地理信息和导航定位工作者面前。


  五、智能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两亿多的老年人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居家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有很多有眼光的企业家看好这个市场前景,也有相当多的投资机构对此感兴趣。将北斗定位、互联网、社区服务组织、医疗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服务终端做有机结合,构建一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的实现体系,逐步形成智能养老产业,是近几年政府和企业共同探索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一个课题。主要是整合大量的老年服务产品、服务项目、健康医疗等老年服务资源,将线上的养老信息服务与人对人的线下服务紧密结合,形成典型的O2O商业服务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将为我国居家养老事业开辟一片新天地,实现政府放心,老年人群受益,企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之目标。


  目前,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开始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毕竟刚刚起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线下,政府、社区、企业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面的定位和责任,政府的投入、政府的监管、社区的配合、企业盈利模式都需要明确;服务机构的资格认证、信誉等级的评定,为老人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服务能力的认证、服务信誉的评定、对其评价及其有效的管理都亟待加强。


  线上服务改进空间也很大。除了上述所说,需要提供更精准的地理信息和位置信息之外,还要有更坚固、耐用、方便、具有多传感器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高性能关系到服务质量。老人终端要防水、耐摔、耐高温、耐冷冻,要有足够长的待机时间。当然,要具备通话、提醒等基本功能,要能方便地提出服务请求,要能向平台报告准确的位置、身体健康指标等多种信息。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更要稳定、可靠,若平台瘫痪整个养老服务就会停顿。服务平台功能也要十分强大,不仅要连接老人,而且要连接民政部门、社区、家政服务公司、医疗机构、电商、老人家属等机构和人员。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智能居家养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理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智能居家养老在高精度民用地图、三维地图、高精度位置服务、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