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让“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来源:扬子晚报   2019-11-13 15:08   

      伴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IGSO轨道的卫星组网(卫星技术网络模式)顺利完成。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是南航86级校友陈忠贵。去年底他还曾回到南航校园带来题为《北斗导航卫星》的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区域到全球,陈忠贵见证了北斗背后八万“北斗人”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付出与攻关。


      囿于西方的技术壁垒与苛刻的合作条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诸多核心技术方面需要自主攻关,研制周期紧,任务重。


      2007年4月14日,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颗卫星是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组网卫星。按照国际电联的相关规定,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必须在七年之内完成卫星导航信号在轨向地面发播,否则就取消导航频率的优先使用权,需要重新申请频率和开展相关国际协调,实际上就是失去了我国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佳机会。



      面对紧迫的研制任务,时任卫星副总设计师的陈忠贵带领党员突击队,改进集成测试验证方法,一周“5+2”、每天“白+黑”,奋战8个月,最终在国际电联规定日期前成功完成了卫星的发射和信号开通,为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建设进程快速推进提供了保障。


      而相较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要求更多、指标要求更高、健壮性要求更强、可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系统功能性能的跃升,是北斗三号论证团队面临的问题。


     作为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陈忠贵带领研制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查资料、对标准、建模型、做布局、编方案,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满足各方不同需求的技术论证报告,为北斗三号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忠贵曾充满自信地指出,“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就是以更高精度、更高性能服务全球”,让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陈忠贵表示,北斗三号卫星的部组件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核心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真正做到了自主可控。


      比如作为导航卫星“心脏”的星载原子钟,在北斗二号研制时,曾引进过瑞士一家公司,但后来欧盟要求该公司提供的原子钟要比“伽利略”导航系统低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这让陈忠贵及设计团队更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如今,我国已经攻克了铷原子钟、氢原子钟的关键技术,并在北斗导航卫星上使用了这两种原子钟搭配来实现时间基准的建立。其中,原子钟的计时精度达到每3000万年误差1秒,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GPS、伽利略等导航系统原子钟和时间基准的性能指标。我国北斗已经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之后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在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