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卫星研发20年:填补中国微纳卫星的空白

来源:中新网   2020-08-12 17:59   

2010年9月22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卫星“皮星一号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宣告我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同时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皮卫星,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相较于大卫星10—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成本价格,皮卫星仅需数百万元人民币,生产周期仅需数月。据介绍,由于卫星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除几乎涉及浙江大学20多个学院所有学科外,还需要科研和工程方面密切配合。

 

(图片来源:中新网)


从项目研究到如今“皮星三号A”发射升空,已历经近20年。期间经历过卫星发射失败,研究工作归零等等的困境。也有过研究团队连续几个月时间工作至深夜对技术难题进行探讨的情况。

 

研究皮卫星,主要有两个考虑的因素,造价和工艺。

 

卫星因为工作环境特殊,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很高,价格也随之上涨。早先一颗大卫星的研发成本,通常要数亿元人民币,现在整体造价仍需数千万元。而皮卫星想要为民所用,自然不能走大卫星的研发道路。技术团队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普通工业级元器件做卫星,并进行皮卫星一体化设计。

 

这里便涉及到了工艺的问题。如何突破卫星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难题,如果通过自主研发卫星主要零部件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技术团队从一开始的如何在保证卫星,载荷做小的情况下保证卫星能力,到现在卫星的通讯,光学、红外、微波的成像的能力研究,逐步实现了成本以及技术可控。

 


当前,一颗皮卫星造价只需数百万元,只用6个月的时间,便能完成整体设计。

 

2021年,研发团队将发射20颗皮卫星。

  • 其中一颗卫星,是通讯卫星,可以解决海上、偏远地区和沙漠地区它的上网和高速率的通讯问题;
  • 另一个卫星是成像卫星,能够分辨一米(长度)的成像,它能够解决山区土地资源的普查、海上船的监控。 


据介绍,由于皮卫星成本低、重量轻等特点,可大大降低卫星使用成本,对提升偏远地区通讯效率和特殊条件下的安全保障都有很大助力。全面小康建设,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提升,还有技术的支撑。通信业使命巨大,未来,一定是微纳卫星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