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农机完成水稻耕种管收 无人农场离我们还有多远?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研科学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罗锡文团队的水稻无人农场喜获丰收。这是水稻无人农场产出的首批大米。
图源丨新华社
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包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大特点。在今年,水稻无人农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5月3日,采用无人驾驶旋耕机完成土地耕整; 5月9日采用无人驾驶水稻旱直播机进行水稻播种;之后采用无人驾驶高地隙喷雾机和无人直升机完成了施肥和施药等作业; 8月30日,由无人驾驶收获机和运粮车协同完成收获作业,在收获现场,专家组采用五点抽样法测产,无人农场的水稻理论亩产量为558.6公斤。
“无人农场能把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罗锡文介绍说。自2004年,罗锡文团队就开始研究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突破了十大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无人驾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和收获机,实现了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对于无人农场何时能大范围推广的问题,罗锡文表示需要具备两大条件。
一是基础设施要好,农田的水网、路网、电网、通讯信号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二是地块要大,要把面积小、零散分布的土地有效整合。
现阶段的无人农场以试验示范为主,之后再逐步推广。目前,罗锡文团队已与上海、山东等地确定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试验种植面积逾万亩。
9月份,将在佛山市进行花生无人农场试验。 完成水稻无人农场的首轮试验后,11月将在该地块上进行油菜无人农场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