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北斗

来源:今日北斗   2020-10-09 17:05   

#20世纪60年代

立项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作为先驱者,虽然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终止,却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1983

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通过大量理论和技术上的研究工作,双星定位系统的概念逐步明晰。


#1993

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


图源丨央视网

#1994

北斗一号正式立项,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图源丨央视网

#1999

我国在研制北斗一号的同时,就展开了对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论证。


图源丨新华网

#2000

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图源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2002

欧盟发起“伽利略”卫星计划,彼时,中方遇技术瓶颈,欧盟缺研发基金,双方决定联手开发。


图源丨新华网

#2003

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进一步增强北斗一号系统性能。系统采用有源体制,为我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我国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图源丨科技日报

#2004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图源丨搜狐网

#2006

中国突然被排除在伽利略项目外,决议不让表态,资料不让浏览,技术不被告知。后来中国开始独立研发北斗。


图源丨央视网

#2007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史上关键的一年。根据国际电联的频率申请规则,有限的频率资源过期作废。在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发射2天后,传回了清晰的信号,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了获得空间频率资源的资格。此时,频率有效时间仅剩不到4小时。


图源丨泰伯网

#2008

北斗首次登上公众舞台。汶川地震,震中映秀一度音信断绝。地震20余小时后,第一支部队突破死亡线,进入映秀,借助北斗,发出百字短讯,这是震中传出的第一条消息。此后,指挥部紧急调配了1000多台北斗终端,救援部队借此发送了74万条短讯,字字千金。


#2009

北斗三号立项,正式开启我国卫星导航逐梦全球之旅。


图源丨中新网

#2011

在西昌发射场的电闪雷鸣间歇,成功发射北斗第9颗卫星。


#2012

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图源丨航天五院

#2018

完成19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发射,在太空中刷新“中国速度”。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中国北斗距离全球组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图源丨航天五院

#2019

成功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所有中圆轨道(MEO)卫星完成组网,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星座全球覆盖能力进一步完善,空间信号可用性指标均为全球一流水平。


图源丨北斗官网

#2020

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具备全球完整服务能力。系统继承有源和无源两种体制,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多样化服务。


2020年是国家新时代“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我国用户,乃至全球用户带来福祉,承载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实现;2035年,建设完善的北斗综合时空体系,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新的支撑,为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