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总师陈忠贵:北斗“铸星”璀璨背后是平凡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20-10-09 17:12   

1989年,陈忠贵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航天五院。1997年,陈忠贵开始参与北斗工程的建设。作为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北斗贯穿了陈忠贵的生活日常。

 

图源丨交汇点


01


卫星“养成”,很难!

 

如同孩子一般,北斗卫星的设计制造到发射上空到在轨运行,每一步的工作都不容有失。

 

在这个岗位上,陈忠贵认为,压力大是工作的常态,“卫星到天上去是无法修理的,如果在轨有问题,我们的办法很有限,很多情况都是束手无策,这就逼迫我们把卫星发射前和飞行入轨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最充分,决不能让卫星带着问题上天。”

 

时间回到6月16日,这本是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的发射之日,当时也邀请了很多中外媒体带到西昌共同报道这一盛事。就在发射前夜9点左右,在火箭测试时,发现一个阀门压力数据出现异常,经过细致检查发现阀门新出现了一个细小裂纹。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延迟发射的新闻。

 

图源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由于此时卫星已经进入了火箭,考虑到卫星里的推进剂储存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火箭阀门的裂缝问题。陈忠贵说,“幸好,在我们火箭研制专家队伍的努力下,很快就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了。”与此同时,科研团队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火箭内卫星的状态。一周之后,收官之星成功发射上空,经过1541秒的飞行后星箭分离,完美到分秒不差。

 

类似这样的意外状况,陈忠贵还遇到过几次。2015年一颗北斗三号试验星,发射上天后,一个通信天线在展开中没有到位,“天线展开后是个抛物面,像口‘大锅’,从传回的天线展开图像发现天线某个部位皱了起来。”陈忠贵一看就明白,天线展开有异常,这会导致通信性能下降。

 

当时的状态是,“恨不得爬到天上去看啊,可就算可以坐航天飞机去,这代价比再打一颗卫星上天大多了。为了解决问题,所有相关研制人员凑在一起,一遍遍回放天线地面试验录像找原因。“在地面上做了无数次试验。”陈忠贵笑着说,“后来按照地面试验验证确定的办法进行在轨天线处置,天线一下子全部展开了,大家当场就拥抱在了一起,真有说不出来的放松!”这个花了团队近两个多月解决的难题,也成了国内外在轨故障处置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我们做航天的要求是,任何航天产品出问题都要进行问题归零和全面质量复查,并在相关的产品和系统开展举一反三,找出所有的隐患。陈忠贵说,北斗整个团队,从设计、研制到发射,都力争做到三个零:“零缺陷、零故障,零失误”,“另外,为了防止卫星在轨遇到新问题,我们实现了在轨重构功能,让软件系统可升级,软件经过地面充分测试验证后上注到卫星上,相当于给卫星装载了一个新的App。”

 

02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幸福

 

北斗三号从2017年组网开始密集发射,截至2018年的11月底,发射了19颗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团队多的时候70多人,最少的时候40多人,其中有一个技术流程大图,上面写着每天的工作, “每完成一个工作,我们就会给他贴上一个小红旗。这样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能知道进度,按部就班往前走。”

 

6月23号,北斗三号收官之星成功发射。

 

“放松,心落地了,没有问题,对我们技术负责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陈忠贵没有停歇,和几个团队成员一起乘飞机赶到西安测控中心,监测卫星入轨工作的最后一段路程。“当天卫星还没有进入最终运行的轨道,我们要控制卫星自主进入距地球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陈忠贵说,GEO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上空同一个位置,“我们取了谐音叫它‘吉星’,经过变轨、在轨测试和试验评估后交付用户使用,我们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图源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开通,在陈忠贵看来更是一个开始。“反正接下来还需更加精心。”陈忠贵笑着说,他们要保证北斗系统接下来的长期稳定运行,包括今后北斗技术的不断提升。

 

“北斗三号按照10-12年的设计寿命,预计在2030年到2035年左右将是一个替换期,需要重新研制。在这期间,我们要打一些备份星,保证这个系统的稳健性。我们还要继续发展新的导航技术,使北斗的精度越来越高。陈忠贵说,目前我们北斗的服务范围还只在地球表面附近范围,还没有覆盖中高地球轨道和深空,包括室内、地下、水下等很多需求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技术攻关。

 

03


万众一心,没有干不成的事

 

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受制于人。陈忠贵对此深有体会,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实现了七成左右的国产化,到北斗三号就实现了全部国产化,通过艰辛的努力,长期依靠进口的行波管放大器组件、微波开关等关键产品实现了全部国产化,这些技术对我们国家现代工业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带动作用。

 

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按照国际电联的相关规定,频率资源申请的获得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必须在申请得到认可的七年之内完成卫星导航信号在轨向地面发播,否则就取消导航频率的优先使用权,需要重新申请频率和开展相关国际协调,实际上就是失去了我国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佳机会。

 

图源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面对紧迫的研制任务,时任卫星副总设计师的陈忠贵带领大家奋战8个月,不断改进集成测试验证方法,一周“5+2”、每天“白+黑”,奋战8个月。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发射的两天后,北京从飞行试验星获得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剩下不到4个小时——正是这次壮举,有效地保护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拉开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

 

“万众一心最终落脚点也是爱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干不成的事情。陈忠贵说。私下里的陈忠贵,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被试验队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贵总”。工作间隙,他会和年轻人一起踢足球、打篮球,通过这样建设出更团结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