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在家用北斗放牛丨网友喊话外媒:快来抄,《侵犯新疆牛的牛权》

来源:观察者网、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智库等   2021-04-06 17:58   

“新疆已有超10000台套农机设备使用北斗导航服务,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超5000台,无人飞机植保作业面积超2000万亩。”随着北斗应用在新疆地区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真正享受到了北斗带来的便捷和利好效应。

 

图源丨上海热线


但是一想到每每要抹黑新疆捏造是非的外媒们,对于这个新闻和话题想必会整一个非常清奇的思路。因此,这一次网友们索性先发制人,在网上喊话外媒:侵犯新疆牛的牛权、限制新疆牛的自由、窥探新疆牛的隐私……BBC、CNN快来抄!

 

实际上,不仅仅是农牧业领域,包括智慧城市、车联网、智慧交通等等在内的千行百业,随着北斗产业和北斗应用进入到全球服务的新时代,都进入了新的发展“航道”。

 

01


用手机定位牛群

以往,传统牧区是“牛群跟着水草走,牧人跟着牛羊走”,但如今在新疆阿勒泰,牧民只需要坐在家中就可以完成放牛的工作。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放牧系统,在每只牛的耳朵上分别装有定位耳标芯片,通过一部手机,牧民就能清晰的查看牛群的位置,以及哪只牛吃了什么草等信息

 

而且手机上还有一键导航寻找牛羊群的功能,将定位芯片的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牧民手机上,改变了牧民以往盲目找牛的难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放牛,还可以放骆驼。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就有1000多峰骆驼带上了北斗卫星导航项圈。同样,对于当地的牧民来说,也是一部手机就能清楚了解骆驼的最新动向,而无需外出跟随骆驼群。而在北斗卫星导航项圈中,还附带计步器和体温监测等功能,可以确保每峰骆驼的健康状况。

 

去年新华社曾报道过蒙古族牧民使用北斗放牧的故事,提到当时这套系统出了个新功能,可以“视频看牛”。新功能通过在牧场地势较高的地方安装视距可达7.5公里的高清长焦摄像机,在牧民向北斗发出看牛指令后,摄像机就会对准牛的位置将实时画面传输到手机上。

 

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还有电子围栏功能,牧民可在系统中设置电子坐标,圈出牛羊的活动范围,一旦牛羊超出这个标注范围,牧民就能在手机上收到文字警报提醒,并且牧民或是企业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无人机将牧群撵回来。

 

图源丨观察者网


此外,部分无公网网络覆盖的无人区,牧民不仅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应用传送消息,还能实现远端控制。基于北斗技术的牧井系统可以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无人区实现牧井远程供水。牧民通过北斗盒子发送请求,北斗卫星将请求转发给牧井控制端,就可以便捷的为牧群远程供水。

 

中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如今在科技赋能下,这项荣誉必然要牢牢掌握在手中,任谁也不能拿了去。而北斗导航卫星作为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当然也并不只在农业一方面出彩,作为“新基建”,随着北斗三号组网顺利完成,在应用方面更是要遍地开花。

 

02


万千行业受益

去年7月底,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将北斗卫星全球服务推进了新的时期。在此之前,北斗二号系统已经向亚太地区用户提供了超过5年的稳定服务,且在轨运行情况良好。而北斗三号系统全球组网的成功对于计划在2035年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至关重要。届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对于我国军民两用市场都是0到1的突破。

 

尤其在民用市场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积累了很多实战案例。上文所述的新疆牧民利用北斗定位放牧系统无人化、智能化的放养牛、羊、骆驼等牲畜,不过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畜牧业中的小试牛刀。

 


在智慧农业方面,其他尝试早已层出不穷了。比如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原本需要三个人配合的高速插秧机,借助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就能实现传统插秧机到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的进化。

 

插秧如此,收割也是如此。同样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在将作业地块的经纬度数据输入系统,设定好后就能使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实现自动驾驶升级。技术人员利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查看作业现场的工作情况和实时数据,出现问题,系统还会自动报警。

 

在农业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起垄播种、土地深松、作物收割、秸秆还田、精准施药等农业生产的各道程序当中,在北京、辽宁、黑龙江、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山西、青海、西藏、新疆等地都有试验。

 

智慧城市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有深度参与。2020年10月,“北斗+公共安全综合检测预警服务平台”在湖南望城区铜官窑古镇袁家湖社区落地。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对山体滑坡进行全天候的自动检测。一旦发现陡坡有滑坡风险,系统就能立即通知主管部门进行居民的安全转移工作。

 


车联网方面,湖南湘江新区自动驾驶测试场已经实现了全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覆盖,湖南北云科技可为驾考系统提供可信的厘米级定位;在首钢智慧园区,大唐高鸿和千寻位置也联合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了一套精准的车联网系统,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依然能保证有效信息的实时传输。

 

与“互联网+”时代类似,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以及跨界融合发展趋势的加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种“北斗+”的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正在到来

 

以上行业革新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有经验中的冰山一角,仅以此表明北斗系统带来的科技赋能。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以及智能终端产品、电池、5G的不断成熟,基于精准定位的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将层出不穷,或许包括你此时想象不到的场景,都将在未来成为现实。

 

或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实战案例去反驳任何想要抹黑我们的外部势力也未尝不可。

 

文章综合来源:观察者网、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文章转自:物联网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