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基和地基增强系统有何区别?司南导航王永泉来谈谈

来源:3snews   2015-08-12 12:17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从2010年开始直至2020年,北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2014年9月11日,我国国家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20年左右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作为导航应用的核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而地基增强系统(GBAS)与大家所熟知的广域差分增强系统(SBAS)有何差别?

围绕这个问题,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航”)董事长王永泉做了以下回答:


 20150811123904864.jpg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泉


“星基增强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虽然都是全球主流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都是以通过差分校正数据实现定位精度的提高。但从本质上而言,却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卫星增强系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接收信号来源的不同,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


广域差分增强系统(SBAS)是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也称“星基增强系统”,通俗来说主要是接收天上卫星发射的修正信号来实现定位精度的改进,也是当前各航天大国竞相发展的手段,美国的WAAS、欧洲的EGNOS、日本的MSAS以及印度的GAGAN等皆属于此类。


而地基增强系统(GBAS)则是通过接收地面基准站网提供的差分修正信号、达到提高卫星导航精度的目的,优化后的定位精度可以从毫米级至亚米级不等,包括美国CORS系统、欧洲的EPN系统、德国的SAPOS系统、日本的GeoNet系统,以及我国当前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此外,两者在服务对象上有所区别。星基增强系统在航空航海应用上更具备优势,而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无所不在,涵盖测绘勘探、监测控制、驾考驾培、精准农业、航空航海等专业领域,及交通导航、旅游、应急救援等大众领域。


近几年来驾考驾培、精准农业等一批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应用出现,使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随着亚米级及更高定位精度位置服务需求的出现,预计将进一步出现在智能驾驶汽车、车道级车载导航等新型领域。而受限于核心硬件的成本、跨界使用技术瓶颈等因素,当前及接下来的几年,北斗高精度主要还是集中在亚米级、厘米级及至毫米级区间的专业应用,但“亲民”和“接地气”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