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北斗 2月前
周
报
第二百一十二期
2025/02/03-2025/02/09
★
★ ★ ★
★
NO.1
上海今年将新增部署5G-A基站1万个,力争5G流量占比超70%
2月7日,澎湃新闻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获悉,当天该局发布《上海信息通信业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通信服务能级和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共推出20条措施。比如在提升通信网络服务能级、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积极推动上海通信基础设施向“双万兆”演进发展。2025年,新增部署5G-A基站1万个,力争全市5G网络流量占比超过70%,5G基站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OTN站点数提升至4.5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平均带宽达到470Mbps,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62万个。
在5G车联贯标用标、助力重点区域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方面,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今年将牵头推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两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规范指引。着力推进临港新片区、浦东金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5G车联网专网的建设工作,确保5G车联专网建成就绪,有力支持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
来源:澎湃新闻
文: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供图
★
★ ★ ★
★
NO.2
武汉卫星整星研制时间大幅缩短 最快5天装配一颗卫星
工作人员为卫星振动试验进行设备组装。
2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卫星产业园,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现场一片繁忙。
湖北省“新春第一会”提出,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聚势突破、布局抢滩。近日,卫星产业园内新建的空间机电中心、科研配套保障中心、卫星测运控与应用中心项目全部竣工,园区已具备卫星核心部组件、单机产品自主研制和吨级以上大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的能力,可实现年产300颗平板构型卫星。这意味着,武汉卫星产业园已形成卫星全系统、全链路、全寿命周期的研制服务能力。
“依托卫星产业园小卫星生产线,总体部先后完成50余颗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整星研制时间大幅缩短,其中平板构型的卫星仅需5天即可完成全部装配工作。”空间工程总体部副主任工艺师陈超说,未来大批量卫星制造的200余项装配工序、20余项测试与试验均可在这里一站式高质量完成。
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中,卫星测运控是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后能否顺利执行既定任务。瞄准卫星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赛道,空间工程总体部不断加深布局和规划力度。
“工作人员可以系统性管理和查看在轨运行的卫星数据,制定卫星的任务规划,完成相关的任务指令上传至卫星端。”在卫星测运控与应用中心,空间工程总体部算法工程师詹旭琛介绍,中心建成后,空间工程总体部将具备同时在轨管理200余颗卫星的测运控能力。
来源:湖北日报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陈静 李文婷
★
★ ★ ★
★
NO.3
中国联通“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启动
据中国联通2月6日消息,2025 年 1 月 23 日上午,“低空智能网联创新系统工程”和“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启动会暨 2025 年工作部署会在集团总部召开。
“低空智能网联创新系统工程”锚定低空产业层面全类基础设施效果差、规模小、种类繁多,低空监管有待完善,应用规模不足、使用门槛高等制约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瓶颈问题,提出以“网络技术试验、创新能力研发、网联标杆示范、网联政策推动、低空生态建设、商用市场拓展”六大工程加快推进网联能力可用,打造以通信网络为基础,融合导航、感知、算力、气象等多元能力,协同标配网联模组的低空飞行器,提供“连接 + 监管 + 应用”的低空数智化服务体系,旨在培育低空智能网联成为行业发展必选项,力争将中国联通打造成为国家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战略力量。
“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以六大工程建设落实推进“联通星系”发展目标,“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与卫星互联网“天通业务商用工程、地面融合系统建设试验及应用工程、低轨手机卫星直连频率技术验证工程、商用与市场拓展工程”四项工程一体化推进,加快形成卫星互联网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联通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实施。
中国联通公告称,结合低空智能网联、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发展现状以及产业情况,会议形成了聚焦创新驱动、打造业界领先的标志性成果、树立品牌与引领地位、强化融合创新、深化部门、分子公司以及前后台协同等后续工作要求。
来源:联通科技创新、IT之家
★
★ ★ ★
★
NO.4
我国光子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 6G 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据新华社报道,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为未来 6G 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IT之家查询获悉,该团队所研发的集成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于 2025 年 1 月 27 日在 Nature Photonics 期刊在线发表。此项创新成果成功打破了片上光子雷达在频率与带宽上的限制,是光子雷达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该芯片实现了厘米级高分辨率测距、测速和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能够高效实现毫米波 V 频段雷达信号的生成(中心频率为 45 GHz,带宽为 10 GHz)以及目标回波的去斜,成功突破了先进制程中高速数模 / 模数转换器对雷达性能的限制。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测试实验,全面探究此集成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的测距、测速和成像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此集成光子毫米波雷达在测距、测速及成像功能的分辨率均超越厘米级,距离分辨率达 1.5 cm,速度探测分辨率达 0.067 m/s,逆合成孔径雷达二维成像分辨率达 1.5 cm × 1.06 cm,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系统和其他片上雷达芯片相比,在分辨率、灵活性和适用性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能够精准捕捉目标的细微特征,如位置、速度以及形状与姿态,为高精度目标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IT之家
★
★ ★ ★
★
NO.5
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改版升级 加快构建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体系
近日,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以下简称“服务网”)完成改版升级,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再上新台阶。
服务网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服务门户,于2005年搭建完成。其作为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在线检索、订购和下载等服务,目前,服务网为132个国家、17万用户提供服务。
为深化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服务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高精细服务能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服务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改版后的服务网采用混合云架构,实现数据集约化管理和云网数据协同服务,数据下载速度大大提升;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精细化数据检索和专题产品服务,增加云数据预约下载和主动推送功能。
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是决定风云气象卫星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持续促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高效率配置、高水平应用能力提升,依托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实现了国内外卫星数据的获取、汇交、管理和服务;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进数算一体化中心建设,大大提升数据使用便利性;持续开展“风云地球”谱系化建设,打造新一代数据服务门户,为防灾减灾、智慧农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绿色生态等应用场景持续提供高效数据供给。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张艺博
★
★ ★ ★
★
NO.6
垣信卫星与 MEASAT 达成合作意向,千帆星座“出海”马来西亚
IT之家 2 月 7 日消息,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垣信卫星”)近日与马来西亚卫星运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MEASAT Global Berhad(以下简称“MEASAT”)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低轨卫星星座管理运营、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展开合作。
根据备忘录中内容,除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服务和解决方案,双方团队未来还将在终端直通 D2D 通信、基于卫星的物联网 IoT 功能和地球观测 EO 服务以及 Q / V 波段极高频的联合雨衰落研究等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
据介绍,MEASAT 是马来西亚卫星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并运营了 MEASAT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群,为政府、电信公司、海事和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提供定制服务,MEASAT 还为马来西亚偏远地区的 50 多万人口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
垣信卫星面向全球市场、以商业化方式,建设运营巨型商业低轨卫星星座 —— 千帆星座。千帆星座将由超过 1.5 万颗卫星组成,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设计,核心技术及产业链全部自主可控。
来源:IT之家